熱門關鍵詞: 永凝液DPS每平方米用量 永凝液DPS優勢 DPS永凝液使用方法 永凝液DPS用途
在現代建筑中,混凝土結構的自防水性能至關重要,直接關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壽命與安全性。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性能不足,往往會導致滲漏問題,進而影響建筑物的正常使用。因此,提高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性能,是當前建筑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。本文將從地基設計、建筑原材料把控以及施工技術三個維度,深入探討提高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性能的解決辦法。
一、地基設計:科學規劃,設置沉降縫
地基設計是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性能的基礎。合理的設計能夠有效避免因地基不均勻沉降導致的結構破壞。依據我國相關規范,進行科學的地基設計,需進行全面的前期地質勘查,以準確了解地基土層分布、承載力及地下水情況。設計院應通過詳細的荷載傳遞分析,進行地基力學計算,確定合適的地基形式和參數。
沉降縫作為防止不均勻沉降引起房屋破壞的重要措施,其設置需遵循嚴格的標準。當建筑物連接部位較薄弱、形體復雜;同一建筑物相鄰兩部分高差超過兩層或大于10米;分開建造房屋的交界處;地基承載力差異顯著;建筑物相鄰部分基礎形式、寬度及深度差異較大時,均需設置沉降縫。沉降縫需從基礎到屋面全部斷開,使各部分能夠獨立沉降,從而有效減少因不均勻沉降導致的結構裂縫。
二、建筑原材料把控:質量為先,優化配合比
建筑原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混凝土結構的自防水性能。因此,對原材料進行嚴格把控,是提高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性能的關鍵環節。
(一)混凝土質量把控
混凝土的質量把控需從原材料選擇、配合比優化等方面入手。商品混凝土因其配置在攪拌站進行,物料存放、使用更加精確,品質相對穩定,因此應優先采用。水泥作為混凝土的重要組成部分,應選用散裝水泥,由水泥廠直接配送,以減少存放時間,降低受潮變質的風險。
在混凝土配合比優化方面,可從流動性、粘聚性、保水性三個方面進行。首先,調整水灰比,在保證流動性的基礎上,盡量降低水灰比。對于地下室的底板、墻體、頂板等,可采用防水混凝土,通過集料級配法,適當減少粗骨料使用,增加水泥砂漿成分,使砂漿充滿骨料之間。其次,添加外加劑,摻入減水劑可減少水的用量,降低水膠比,減少孔隙生成;加入引氣劑可在混凝土內部形成封閉小氣泡,阻斷貫通孔隙形成,但需注意在蒸汽養護的混凝土、預應力混凝土及強度要求較高的結構中不能加入引氣劑。再次,添加活性材料,如粉煤灰、火山灰、礦渣等,與混凝土中殘留的Ca(OH)2發生“二次水化”反應,生成水化物填充毛細孔隙,形成密實結構,增強抗滲防水性能。最后,防止泌水現象,布設模板時嚴格檢查縫隙、破損情況,選用顆粒細度較小的水泥品種,添加粉煤灰等活性物質可增強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。
(二)細集料把控
細集料有河砂、海砂、湖砂等,優先采用河砂。隨著天然砂的減少,機制砂應用日益普遍。砂中有害物質如泥、石粉、云母、有機物、氯鹽等,使用前需經過檢測和處理。砂需經過級配檢測合格后方能使用,根據細度模數Mx的計算,推薦使用級配符合規范要求的中砂,砂率需符合規范要求。
(三)粗集料把控
粗集料指粒徑大于4.75mm的巖石或卵石顆粒,主要的有害物質與細集料基本相同。顆粒級配宜采用連續級配品種。
(四)水泥與水的質量把控
現場堆放的水泥要妥善保管,防止受潮變質,根據使用計劃,隨用隨進,縮短堆放時間。混凝土拌合用水宜采用潔凈的飲用水,地表水、地下水等需經過檢測合格后才能使用。
三、施工技術:精細操作,確保質量
施工技術是提高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性能的重要保障。從混凝土澆筑、養護、二次抹壓工藝到預留孔洞處理、水平構件施工等方面,都需進行精細操作。
(一)混凝土澆筑方法
在澆筑柱子的混凝土時,應由外向內對稱澆筑依次向前。梁高小于1m時,梁板不可分開澆筑。大體積混凝土采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品種,如粉煤灰硅酸鹽水泥、礦渣硅酸鹽水泥、火山灰硅酸鹽水泥等,可防止水泥水化過程中內部熱量過高,內外溫差大,引起混凝土結構開裂。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應分層澆筑,混凝土振搗應采用機械振搗,要求充分振搗,布點均勻,逐點移動,快插慢拔,不得遺漏,直至混凝土不再沉落,沒有氣泡排除,表面平坦并出現泛漿。
(二)混凝土養護
不同水泥品種的養護時間有所區別,通常在混凝土終凝后需澆水養護14d以上,并進行覆蓋養護。夏天高溫時,應在12h內澆水覆蓋,并增加灑水次數,保持表面濕潤。
(三)二次抹壓工藝
為了使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,在澆筑完畢后,可用木抹進行抹平。在初凝之前,用木抹進行一次抹壓,可把控混凝土表面的非結構性裂紋產生。在終凝之前,進行第二次抹壓操作,可很好擠壓混凝土凝結過程中形成的孔隙。
(四)預留孔洞處理
對預留孔洞進行妥善處理,剪力墻的模板安裝采用止水螺桿,預埋件設置止水片,施工縫設置成凹縫、凸縫、階梯縫或者平直縫加止水帶的形式,使得滲水路徑變長,增加滲水難度。
(五)水平構件施工
水平構件的施工需保持一定坡度,便于排水。平屋面分為上人屋面和不上人屋面,上人屋面的坡度一般為1%~2%,不上人屋面坡度為2%~3%。大于10%的屋面稱之為坡屋面。
提高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性能,需從地基設計、建筑原材料把控以及施工技術三個方面入手。科學的地基設計,能夠避免因地基不均勻沉降導致的結構破壞;嚴格的原材料把控,能夠確保混凝土的質量穩定;精細的施工技術,能夠減少混凝土結構的滲漏風險。通過這些措施的綜合應用,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自防水性能,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,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。在未來的建筑實踐中,應繼續探索和創新,不斷優化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技術,為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