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關鍵詞: 永凝液DPS每平方米用量 永凝液DPS優勢 DPS永凝液使用方法 永凝液DPS用途
在建筑防水領域,混凝土結構因毛細孔隙和微裂縫導致的滲漏問題長期困擾工程界。科洛永凝液DPS作為第三代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,憑借其“與混凝土同壽命”的防水特性,成為地下工程、橋梁隧道等領域的優選解決方案。本文基于三峽大壩、美國國會大廈等全球超千個標桿項目的施工經驗,系統梳理其標準化施工流程。
一、施工前準備:基面處理是核心
1. 基面完整性檢測
施工前需對混凝土基面進行三維檢測:使用2米靠尺檢查平整度,誤差需控制在±3mm以內;采用裂縫測寬儀掃描結構,確保無寬度超過0.3mm的裂縫;通過回彈儀檢測混凝土強度,確保達到C25設計標準。對于強度不足區域,需采用環氧樹脂加固后再施工。
2. 缺陷專項修復
針對不同類型缺陷采取差異化處理:
裂縫修復:沿裂縫走向開鑿V型槽(寬5cm×深3cm),先噴涂DPS形成化學錨固層,再用速凝水泥填充(配比為水泥:砂:DPS=1:2:0.05),分層夯實后二次噴涂DPS封閉毛細孔。
蜂窩麻面處理:鑿除松散層至堅實界面,高壓水槍沖洗后,先噴涂DPS激活基層活性,再涂抹聚合物修補砂漿(抗壓強度≥40MPa)。
穿墻螺栓孔封堵:割除外露鋼筋后,采用“三道防水”工藝:速凝水泥初封→DPS滲透→環氧膠泥終封。
3. 基面預處理
使用工業吸塵器清除浮塵后,進行潤濕處理:采用霧狀噴淋使基面飽和面干(含水率15%-20%),避免明水積聚。對于吸水率差異較大的基面,需分區域控制潤濕時間,確保滲透均勻性。
二、材料配制:精準控制活性成分
1. 原液活化處理
科洛DPS采用納米級硅酸鹽復合體系,開桶前需進行機械攪拌(轉速≥300rpm)5分鐘,激活休眠態活性分子。嚴禁添加任何稀釋劑或外加劑,否則將破壞硅氧鍵網絡的形成機制。
2. 噴涂設備校準
選用低壓霧化噴槍(壓力0.2-0.3MPa),配備扇形噴嘴(口徑1.2mm)。施工前進行流量測試:在標準基面上噴涂1平方米,稱重法驗證單位面積用量(首遍8㎡/kg,第二遍6㎡/kg),誤差控制在±5%以內。
三、分層噴涂:構建三維防水體系
1. 首遍滲透層施工
采用“十字交叉法”噴涂:先縱向噴涂形成初始滲透層,間隔2小時后橫向二次噴涂。噴涂時保持槍口距基面30cm,移動速度0.5m/s,確保材料在基面形成連續水膜而不流淌。對于垂直面,需自下而上分段施工,每段高度不超過1.5米。
2. 活性激發層施工
首遍噴涂完成后16-24小時(環境溫度25℃時),進行第二遍噴涂。此時基面已形成初步結晶體,二次噴涂可激活深層未反應的氫氧化鈣,使滲透深度從20mm提升至35mm。施工后立即覆蓋塑料薄膜,防止水分過快蒸發影響結晶質量。
3. 特殊部位強化處理
陰陽角處理:采用“R角”過渡(半徑≥50mm),噴涂時重點覆蓋轉角兩側各100mm范圍。
施工縫處理:沿縫走向開鑿20mm×20mm凹槽,填充高彈密封膠后,兩側各外延300mm范圍增加噴涂遍數至三遍。
穿墻管處理:采用“三涂兩布”工藝:管根周圍噴涂DPS→粘貼無紡布→再次噴涂→二次布膠→終涂封閉。
四、過程控制:環境參數動態管理
1. 溫濕度監控
施工環境溫度需控制在5-40℃之間,當氣溫超過35℃時,需在基面噴灑涼水降溫(水溫較基面低3-5℃);濕度低于40%時,啟用加濕器維持環境濕度在60%-80%范圍。
2. 養護期管理
雖然DPS具有自養護特性,但在結晶形成期(噴涂后48小時內)仍需避免:
機械沖擊:禁止堆放材料或行走重物
化學污染:遠離酸堿溶液及有機溶劑
水流沖刷:養護期內禁止進行閉水試驗
五、質量驗收:多維度檢測體系
1. 外觀檢查
采用強光手電傾斜45°照射,檢查涂層是否均勻無遺漏,允許存在輕微色差但不得有流墜、針孔等缺陷。使用濕度檢測儀驗證基面含水率,確保≤8%方可進行后續工序。
2. 性能測試
滲透深度檢測:取芯樣(直徑50mm)經鹽酸溶解后,采用顯微鏡觀測結晶層厚度,合格標準≥30mm。
抗滲壓力測試:按GB/T 50082規范制作標準試件,施加1.2MPa水壓持續72小時,無滲漏為合格。
自愈能力驗證:人工制造0.3mm裂縫,浸泡24小時后觀察裂縫自封閉情況。
六、工程案例實證
在廈門BRT快速公交系統施工中,面對沿海高鹽霧環境,項目團隊采用“DPS+聚脲”復合防水體系:先噴涂DPS封閉基面,再涂刷聚脲彈性涂層。經5年跟蹤檢測,混凝土碳化深度僅0.8mm(規范要求≤2mm),氯離子滲透系數降至1.2×10?12m2/s,較傳統卷材防水壽命提升3倍以上。
結語
科洛永凝液DPS的施工本質是“化學重構混凝土”的過程,其質量把控需貫穿材料活化、滲透結晶、環境調控全鏈條。通過標準化施工流程與精細化過程管理,可實現“一次施工,終身防水”的工程目標,為混凝土結構提供全生命周期保護。隨著材料科學與施工技術的持續進步,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必將在更多領域展現其技術價值。